宝鸡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炎帝故里焕新颜 宝鸡渭滨区改革开放40周218.28.225.221年特别报道

网络整理 2018-12-21 同城信息

秦岭凝翠,渭水欢腾,炎帝故里,崇文尚礼。渭滨区地处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因濒临渭水而得名。渭滨文化底蕴深厚,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40年波澜壮阔,40年神州激荡。

改革开放40年来,渭滨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全区人民闻鸡起舞,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服务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渭滨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年度考核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称号。

追赶超越 综合实力晋位提档

四十年来,渭滨立足区情,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紧扣“四个百亿”工程,扎实开展“招商季活动”,全面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八条措施,同时加快壮大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工业经济增长带,巩固提高以经二路为中心的商贸服务经济增长带,发展以姜炎、石鼓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经济增长带,经济总量大增,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区生产总值是932万元。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过百亿,达到102.74亿元,到2015年达到469.9亿元,年均增量36.7亿元。2018年9月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0.7亿元,同比增长9%。

突破瓶颈 工业经济插翅腾飞

四十年来,渭滨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发展工业基地,工业经济步入了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快车道。工业园区从无到有,迅速壮大,跃居全市“一区六园”前列,合力叉车、秦川机床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成功引入,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电子产品、包装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1978年渭滨区三次产业比例为26.5:54.5:19,2018年9月底为0.8:68.2:31。从中反映出全区经济发展由40年前的二产占主导地位,一产次之,三产较弱的格局,发展到现在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绝对优势,比重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二,第三产业接近三分之一、第一产业不到百分之一的经济格局。197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643万元,2018年9月底达到483.4亿元,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决战脱贫 振兴乡村建成小康

四十年来,渭滨区坚持产业兴农、特色富农,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基础瓶颈新突破,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14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41元,农业生产和装备水平很低,农民生活贫困。改革开放以来渭滨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渭滨区深入实施“八个一批”脱贫行动,通过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异地搬迁等一系列扶贫措施,大力消除贫困。2018年9月底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农村经济发展呈现特色化、多元化格局。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9月底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2元,是1978年的74倍,农民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正向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扩容提质 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四十年来,渭滨区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宝鸡大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高点建设管理,改善城乡面貌,城区功能逐步完善。以宝鸡大城市建设为契机,突出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规模和内涵明显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建工花园等2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陈家村安置房主体封顶,三合村一期安置房交付使用,人民医院西片区完成拆迁。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复审,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全市领先。海棠体育公园加快建设,清姜河滩区绿化基本完成,渭河堤防建设全面完工。“铁腕治霾·保卫蓝天”攻坚战强力推进,农村“五改”等17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同时,渭滨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商贸优势全面凸现,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2018年9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7.7亿元,同比增长10.7%。

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风清气正

四十年来,渭滨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区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出台政府系统学习制度。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有效盘活国有资产,组建区属国有融资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调整事权10项,3128项权责清单全面公开,“一站式”行政审批大厅建成投用,公车改革经验全省推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面强化效能监察,问责“为官不为”42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197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只有52.4万元,到2017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3.3亿元,跨市区及农户投资完成37.7亿元。

以人为本 改革红利全民共享

四十年来,渭滨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更加公平和谐。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推进科教兴区战略,扎实办好十件惠民实事,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难点问题。新渭滨中学建设过半,龙山小学建成投用,高考二本上线率全市第一,市运会蝉联十连冠,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通过验收。成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建成4个残疾人康复中心。组建全省首家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10570人。建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覆盖全区的智能化监控系统投入使用,信访安保攻坚战“四无”目标全面实现,辖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1978年城镇居民收入仅为290元,2018年9月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44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今,渭滨人民正在深刻感受着渭滨区社会经济发展带给大家的福利。渭滨工业强区、商贸大区、旅游名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措施更加完善,文明开放、充满活力、安全稳定的新型城区正在崛起。 (通讯员 赵勇)

Tags:炎帝故里焕新颜 宝鸡渭滨区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   宝鸡   渭滨区   炎帝故里   改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