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学非遗技艺 扬北京爱情故事肖剑传统文化

网络整理 2017-08-16 本地信息
(原标题:学非遗技艺扬传统文化)

小记者手持剪纸作品,与张钧合影。本报实习生陈博文摄

顾欣欣为小记者修改泥塑作品。本报实习生王宇星摄

汤虹在指导小记者编金刚结。本报记者孙红雨摄

赵荣与小记者面对面交流竹扇文化。本报实习生陈博文摄

由市工艺美术总公司与本报联合主办的2017年传统手工艺夏令营,昨天圆满闭营。百名本报小记者在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体验了南京剪纸、泥塑、绳结、竹扇四项传统手工艺项目。这是两家单位连续举办的第7届传统手工艺夏令营,孩子们在争做“小小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中,学习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A

南京剪纸

传承“纸上花”文化

花纹各异的窗花、可爱的小猫、庄重的城堡……在市级非遗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钧的指导下,小记者们用手中的剪刀剪出各色图案的同时,更了解了剪纸文化。

在张钧心里,普及剪纸文化和动手学习剪纸同样重要。他说:“剪纸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域的剪纸各有特点。南京剪纸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纹样不对称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最早,南京剪纸是作为绣花纹样贴在衣服上……”一番细致的介绍结束,张钧又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剪纸技巧。就在小记者们准备拿起剪刀一展身手时,张钧提醒道:“在剪纸过程中,和别人交流时一定要将剪刀放好在桌上,这是为了安全,更是一种剪纸的礼仪。”短短的一个小时后,孩子们的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

采访是记者的天职,剪纸课程结束后小记者们围住张钧提出一个又一个与南京剪纸有关的问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剪纸技巧及文化。

B

小小泥塑

捏出无限乐趣

泥塑艺术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在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种雕塑工艺品。区级非遗彩塑代表性传承人顾欣欣一边介绍泥塑艺术的历史起源,一边向小记者展示了各种生动可爱的泥塑作品。

“小朋友就像向日葵一样充满生机,我先教大家捏个向日葵吧!”顾欣欣先将黄色彩泥搓成一个圆球,轻轻压扁便成了向日葵的花瓣,再加上圆圆的眼睛、弯弯的嘴巴,一朵可爱的向日葵便诞生了。按照步骤,小记者们也开始了创作,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向日葵便呈现在大家面前。“我的向日葵叫夏日公主,我还给它戴了一个蝴蝶结。”“我的向日葵身材特别苗条,在风中摇曳多姿!”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小记者们发挥想象力在向日葵上添加了自己喜欢的元素。接下来,孩子们还一起学习制作了“愤怒的小鸟”。

“泥塑太有趣了,除了向日葵和愤怒的小鸟,我还捏了一条青蛇,它正吐着舌头,等着猎物自投罗网呢。”活动结束后,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的本报小记者潘季佩羽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

C

精致绳结

巧手编吉祥

“我们今天学编什么结呢?”绳结活动一开始,小记者们就好奇不已。市级非遗绳结代表性传承人汤虹笑着拿出了一个样品:“我们今天学金刚结。瞧,做好了之后就像一节小鞭炮。”

金刚结的难点在压线和绕绳。只见汤虹取了一个小绳圈,套在一红一黄两根绳子上,边做边讲解:“我们将红黄两绳在中点处交叉放好,把小绳圈套在中点处,这样红黄两绳就被平均分成了四段。我们把四段绳子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命名为A、B、C、D。接下来,只要记住口诀:A压B、B压C、C压D、D穿A,就可以做出基本的结型了。”看着简单,小记者们编起来却是错误百出。最后,还是汤虹一个一个手把手教了一遍,这才完成了最基础的一步。

“这个金刚结有什么寓意和作用呢?”小记者们与汤虹交流起来。“金刚结有守护的意思,做手链、钥匙扣都可以。”汤虹笑着说,“如今,绳结有了强大的艺术功能,可以做成挂饰、个人配饰、家居装饰。像中国结,还融入了中国的吉祥文化,深受大家喜爱。”

D

古风折扇

分享文人雅趣

“热来寻扇子”,炎炎夏日,想不想拥有一把独家定制的折扇?昨天,小记者在省级非遗金陵竹刻代表性传承人赵荣的指导下,亲手绘制折扇扇面、穿插扇骨,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竹折扇。

“中国拥有深厚的扇文化底蕴,古代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经常会在扇面题诗作画,赠送亲朋好友。”在介绍完传统扇文化历史后,赵荣将纸扇面从扇骨上小心取下,一一发给小记者们。“洒金面用来写书法,白面用来作画。”只见小记者们有的用水彩画笔涂鸦,有的挥毫泼墨山水,有的提笔写下经典诗词,认真地创作自己的扇面。来自莫愁新寓小学的小记者翁子涵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荷花图样,一笔一画临摹在折扇上。“荷花的造型很美,我觉得使用起来很赏心悦目。”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绘制,一幅幅极具个人特色的扇面呈现出来。“扇文化与竹文化也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用的折扇扇骨都是用竹片做成的。想不想在扇骨上刻上你们的名字呀?”在一片欢呼声中,赵荣开始展现高超的金陵竹刻技艺,为孩子们一一雕刻名字。“赵老师竟然能在这么窄的扇骨上刻出我们复杂的名字,真是太厉害了!”活动结束后,大家互相分享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个开心得合不拢嘴。

本组撰稿本报记者毛琪何洁孙红雨黄隽本报实习生陈博文王宇星

活动感受

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美丽的窗花,这次可以自己动手剪纸,我兴奋极了!

我根据张老师介绍的剪纸方法仔细剪起手中的红纸。没多久,两张美丽的窗花、一只胖青蛙、一对小喜鹊就神气活现地出现在我面前。我既惊奇又兴奋,这次体验实在太酷啦!

——赤壁路小学一(8)班汪乐辰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哦!在这次的剪纸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咱们南京剪纸的特点。没想到,南京剪纸还是世界非遗呢!我喜欢剪纸,等过年了,我想把自己的剪纸作品贴在窗户上,那该多喜庆呀!以后我要坚持学习剪纸,学习这一中国人都喜欢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三(3)班李静语

首先,我用彩泥捏出了向日葵的脸蛋,接着,我在向日葵的脸蛋上镶上一双黑溜溜的小眼睛和嘴巴。大功告成,一朵可爱的向日葵做好了,它面带笑容看着我,好像在跟我对话呢!

看着自己亲手制作泥塑作品,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泥塑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浦口区实验学校三(5)班丁心蕊

一块块软绵绵的泥团,经由非遗传承人的手就变成了一个个造型各异的作品,期待有一天我也能体验泥塑项目。周一,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作为一名南京日报小记者,我参加了传统手工艺夏令营,变身一名“小小传承人”,在顾老师的带领下,捏出了黄灿灿的向日葵和瞪着大大眼睛的“愤怒的小鸟”,真是好玩又有趣!

——迈皋桥中心小学三(2)班吴晶

一根长长的绳子在汤老师的指间回旋盘绕,很快变成一个漂亮的纽扣结。紧接着,她把绳结拆开,又编了一个漂亮的树叶形盘扣。我们都发出一阵阵惊叹声,汤老师的手真像有魔力一样呢!汤老师说,现在我们都用塑料纽扣,可是过去人们就是用绳子做盘扣和纽扣的,而且可以编出很多花样。如今我们还经常在旗袍上看到它们,特别的典雅漂亮呢!

——金陵中学龙湖分校二(10)班胡祺彦宁

做金刚结,要用到三条绳子,两长一短。首先将最短的绳子两端用打火机烧熔后粘在一起,做成挂绳结的吊环。然后,把吊环套在两根长绳的中点处压好。这时,两根长绳就被吊环分成了4段,分别命名为A、B、C、D。接下来就是最难的压线、绕线了:A压B,B压C,C压D,D穿A。做完后,给每条绳子打一个死结,再继续重复绕线、压线,一直循环到最后,就编成金刚结了。

——雨花外国语小学二(8)班戴思远

竹扇,因其工艺精致及古代诗人画家能在扇面题诗作画,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最爱。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工艺被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我们南京日报小记者参与了制作竹扇活动。制作步骤中,最难的就是插扇骨了。在赵老师的帮助下,竹扇终于做好了。最后,赵老师还在竹扇上帮我刻了自己的名字,十分具有纪念意义。

——莫愁新寓小学四(3)班翁子涵

古人曾说过:“起来花影下,扇子扑流萤。”整场竹扇制作课下来,我觉得相比之下,画扇面比较简单,但是其他步骤很难,特别是刻字和穿骨架很考验我们的耐心。当我们把做好的扇子展开的时候,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会秉持着做竹扇时的耐心和认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

——江宁岔路学校五(2)班刘思锐

(原标题:学非遗技艺扬传统文化)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