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为百姓提供 “住有所居紫薯凉糕”的和谐大环境

网络整理 2017-02-16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为百姓提供“住有所居”的和谐大环境)

  牟家村现如今成了一座现代化住宅小区  (记者王旭东摄资料图片)

“破解民生九难·推进品质西安建设”之八·住房难

房子,是安居之本也是民生之要,更是每个家庭避风的港湾。为了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我市多措并举缓解“住房难”问题。租赁型保障房建设解决城市“夹心层”住房问题、将新毕业大学生纳入保障性住房受益范围、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采取四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及发放租赁补贴等多种保障形式,解决了约43.73万户、130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租赁型保障房惠及5000名高校毕业大学生

“住在这个小区挺满意的,条件好、租金低廉。”在西安首个面向大学毕业生的租赁型保障房小区内,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的陈钰桦对已经住了半年多的上庄村惠泽居小区赞不绝口。

陈钰桦家在宝鸡,毕业后他选择留在西安发展。去年7月,他在惠泽居租赁型保障房小区办理了入住手续。分配给他的是4号楼715室,一套42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房子,月租金为120多元。

“房子设施完善,租金很低,对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租金相比周边的房子要低很多。”西安外事学院毕业生徐芬说:“有了稳定的住所,才能安心做自己的事儿。”

据市住房保障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首次将新毕业大学生纳入保障房受益范围,并在夏家堡、上庄村两个租赁型保障房小区试点分配。“新毕业大学生一部分还没找到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过高的房屋租金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租赁型保障房很好地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初期的住房问题。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计40所高校的5000名大学生成为该政策的受益者。”该负责人说。

保障房受益面再扩大不符合条件者须退出

“一家人守着炉子烤火,还不停地跺脚搓手。”这曾经的一幕是尚思梅对冬天最深刻的记忆。那时为了儿子上学方便,一家人在土门的保温瓶厂租了间40多平方米的平房,没有暖气和天然气,做饭和取暖都得靠蜂窝煤。

尚思梅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丈夫打工每月1000多块钱的薪水是一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在她看来,能搬进现在住的房子是“这几年最大的事”。2012年底,她们一家人如愿搬进了锦业新居,“3楼,很好很方便。卫生间马桶、洗面盆、厨房天然气都已经安装到位,水泥地抹平,我只买了个煤气灶就住下了。最大的改善莫过于有了壁挂锅炉,天然气取暖又干净又暖和,我们终于摆脱了蜂窝煤取暖做饭的日子。”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规范商品房市场发展、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单位危旧房改造等途径,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实现了对城镇不同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城中村、棚户区、厂矿企业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需求的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我市采取新建、配建、收储、购买等方式,累计建设和筹集保障房35.45万套,竣工分配22.9万套,货币化保障2.89万户,发放租金补贴1.55亿元,累计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基础配套设施补助资金98.7亿元。

记者从房管部门了解到,去年,市房管局已对城六区和沣东新城租赁型保障房满3年的家庭进行了资格重新申请审批,对于经重审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已经全部退出保障。今年,我市将继续扩大保障房受益范围,将环卫行业、热力企业、公交公司、纺织行业等产业密集型企业、公益事业企业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性住房的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同时,尽快出台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对不符合保障条件者,坚决予以退出。

昔日城中村摇身变福地

初春时节,走进雁塔鱼化街道“金域牟嘉”社区,给人一种既干净整洁又愉悦舒心的感受。树木在阳光下泛着翠色,老人小孩在花园里聊天嬉戏,硬件设施也一应俱全。

而6年前,金域牟嘉社区还是牟家村。一至三层的自建房屋参差不齐,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院子房每月也就五六百元收入。2011年,随着改造,曾经的城中村成为了群众生活的福地。

“城改前,我们压根就没想过有一天会买房。”李亚妮是2008年嫁到牟家村的,提起城改前后的境遇她感触很多。现在,她们一家四口居住在一套宽敞明亮的三室两厅里,市政供水、供电、供暖,双气、宽带入户,两梯四户的设计,24小时安保,全天候保洁,紧邻幼儿园学校,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小区中心花园,亲戚朋友在参观完她的“豪宅”后没有不羡慕的。

据2007年初统计,我市城六区共有城中村和棚户区624个。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完成216个城中村和7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除工作,完成154个城中村和39个棚户区、涉及50.32万人的回迁安置工作。

通过城改、棚改,一片片棚户区、一个个城中村破茧成蝶,以其新型美观、现代前卫、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小区的崭新姿态,为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西安增添着绚丽的姿采。

深度聚焦

城中村改造选房更灵活

“我们家是个大家族,我爷爷和我爸爸住两隔壁,一个防火门进来就算进家门了。”闫琪是一个四世同堂大家庭里的第三代,和祖父、父亲、兄弟都住在一栋楼里。在金域牟嘉社区,像这样一个防火门进去就是一家人的情况非常多。

原来,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安置方式。“回迁选房时,每户在综合考量楼层、面积、朝向等因素的基础上,以A(自选房屋)+B(必选房屋)套餐的形式选择户型,也就形成了一个防火门一家人的情况。愿意住在一起的人家,打通了就是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当初设计建设的时候都留有可以打通的地方;如果想更加独立私密,那就是一墙之隔的两套房子。”据金域牟嘉社区党支部大大闫亚洲介绍说:“不论是照顾老人还是管理出租房屋都很方便,而且有利于楼层环境卫生、治安防范等方面的管理。就目前看,积极作用还是非常明显。”

为了满足群众的多元化住房需求,2016年,我市又出台《西安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房票安置管理办法(试行)》,从去年7月24日开始,棚改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后,购买合法商品住房,就可以享受“房票”优惠政策。

“选择房票安置的被征收人,可自主选购在全市范围内已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尚未出售的预售商品房及现房(不包括二手房)。”市城改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房票”安置对被征收人更优惠。“房票政策实施后,有效打通了安置与商品住房的销售通道,群众选房的范围更广,自由度大、灵活性强,进一步提升宜居性,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

部门举措

市房管局——

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提升住房品质让群众“有房住”“住得好”

记者朱雪娇

住房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如何进一步理顺体制破解“住房难”问题?记者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组大大、局长夏俊山进行了专访。

夏俊山表示,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构建了以公共租赁房、经适房、限价房和商品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对城镇中等以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毕业大学生等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需求的全覆盖,对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确保了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总体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形成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应,高端有控制”的楼市格局。

谈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夏俊山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解决43.73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惠及人口约130万,基本实现了住房保障城乡均等化,收储社会房源工作得到住建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经验。今年,市房管局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分配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入住率。同时,尽快出台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去库存”出台了“新楼市三十条”,新政发布之后,全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明显活跃,库存量从最高的19个月降低到9个月。2017年新年伊始,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又出台“楼12条”,开始有计划地限购,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西安房价总体保持稳定,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解决全市41个房地产遗留问题项目,严厉打击商品房违规销售和建设,协调有关部门不断提升住房品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为群众营造健康和谐的市场运行环境。”夏俊山介绍,今年,我市还将健全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购买与租赁相结合的住房政策框架,统筹新房与二手房两种资源,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的组建,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同时,以解决群众“办证难”为总抓手和突破口,解决好群众在房管系统的“办事难”问题,优化办事流程,努力实现“一次性办结”,不断提升市民的居住幸福感。

本组稿件由记者朱雪娇王迎谨采写

(原标题:为百姓提供“住有所居”的和谐大环境)

Tags:和谐   福地   民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