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图文:九旬“钢铁院士”铸铁骨写4.3dk天赋柔肠

网络整理 2017-05-02 本地信息
(原标题:图文:九旬“钢铁院士”铸铁骨写柔肠)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崔崑院士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摄□楚天都市报记者乐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一生矢志于祖国的钢铁事业,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研制出10种新型自主知识产权特殊钢,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按当时产值计算),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在81岁高龄之际,他还撰写了我国首部系统介绍特殊钢的专著。现在92岁的他,依然关心国家钢铁事业的发展。崔崑院士始终坚守正道,从不挂名拿钱;八十大寿,他悄悄退回学生的贺礼;他简朴一生,一件衬衫穿了30多年,但却倾其所有,将毕生积蓄的420万元捐出设立助学金。为了弘扬崔崑院士热忱报国、忠诚爱党、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报3月20日-23日推出了“钢铁院士百炼成钢”系列报道,引发社会热议,《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央媒跟踪聚焦。经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崔崑当选为2017年4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坚守气节矢志报国81天越险谋生求学1925年7月20日,崔崑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日寇铁蹄侵凌济南。在父亲的支持下,1943年高中毕业后,崔崑毅然决定离开沦陷区,前往大后方求学,寻求报国之道。终于,他历时81天,辗转千里,由济南,途经商丘、洛阳、西安、宝鸡而至成都,此时他已身无分文,便在成都附近的空军基地做起了临时工,每天在机场周围喷洒敌敌畏灭蚊,谋生备考。1944年秋,崔崑考取了武汉大学,见证了战时的山河破碎,国家的积弱积贫,决心实业救国的他,选定了就读机械专业。1948年,崔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任武汉大学助教。1951年,国家选拔青年才俊,为新中国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崔崑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金属学、热处理工艺与设备专业,从此和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刚回到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工作不久的他,又被公派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大学之一——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崔崑说,在留学期间,看到苏联发达的工业水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我们国家的合金钢系统搞上去。研发成果四成国标六年写下“钢铁全书”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当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新型高性能模具钢,但无力自主生产,每年需大量进口,且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崔崑自此全心全力投入模具钢的研发。在他的努力下,华科创立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并在国内外首创了一种含铌基体钢。这种钢适当提高碳含量,并加入少量铌,增加了强韧性,并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这种含铌基体钢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电子等行业中。1981年,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于1985年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上世纪80年代初,精密塑料制品需求量大增,而我国尚无适当钢种来制作塑料模具。经反复研究,崔崑在模具钢中加入易切削元素,使其硬度和精度都达到使用要求,且成本大大低于进口模具。此前,我国从日本进口易切削精密模具钢,每副模具成本1万美元,而使用崔崑负责研制的国产模具钢,每副成本降至7000元人民币,寿命比进口模具还长。此项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注:当年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全国只有4个)。上世纪末的20多年间,崔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在2016年我国新发布的《工模具钢》国家标准中,崔崑负责的科研组研究出来的新型模具钢有4种被纳入。2006年,81岁的崔崑开始撰写《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一书,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该书卷帙浩繁,共1574页,含图828个、表646个,全书耗时六年,达200万字。为构筑这一艰巨工程,崔崑自学电脑,亲自收集每一份文献,编辑每一张图片。如今,年逾九旬的崔崑,还在关心国家钢铁事业的发展。他说,现在中国的钢产量世界第一,每年全国钢产量超过8亿吨,这个产量大大超过市场实际需求。全国钢铁工业国家刊物《炼钢》原主编萧忠敏也认同崔崑的判断,他综合全国统计数据表示,中国的实际钢需求量只有6.5亿-7亿吨。对于钢铁去产能的大趋势和走向,崔崑院士和萧忠敏也不谋而合,他们均认为,中国钢铁要淘汰一大批落后和高污染的钢铁生产设备,走高质量、重环保之路。不挂虚名不收寿礼倾尽所有助学扶困科学惟诚,崔崑一直践行科学道德,从不挂名拿钱。他带过一些从其他单位转来的博士生,有些学生发表有关过去工作的论文时,会将他的名字带上,他都会严厉批评,让对方将他的名字删去。有一次,崔崑在负责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临时接到上级安排的新任务,他便将课题交给别的老师去做。成果出来后,他也坚持不挂名。项目组得了奖金,大家根据贡献大小协商分配,从未发生过争执。为人师表,崔崑一生没收过学生一次礼。2005年7月,他八十大寿,学生集资2000元,为他定制了一尊刻“寿”字的金属鼎。为了不拂美意,他当时勉强收下,几天后悄悄抱着鼎上交给学院。他说,虽然是学生的心意,但原则不能破。2013年,崔崑的专著出版后,学院准备出资购买一些用于宣传和推介,他婉言谢绝,坚持个人出资3.9万元,购买了130套书用于赠送。崔崑一生简朴,一件衬衣穿了30多年。但对于困难群体,他却很大方。2013年12月,崔崑和夫人用毕生积蓄420万元设立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预计可资助贫困学生500多人次。为方便学校老同志出行,2016年6月,崔崑夫妇向学校捐赠了一辆崭新的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价值20万元。3月22日,华科举行崔崑院士先进事迹座谈会,该校材料学院原党委大大郑恩焰透露,上世纪80年代,崔崑自掏腰包为困难家庭老师设立了互助基金。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大家收入普遍提高,互助基金才取消。曾管理过互助基金的张杰老师介绍,这笔钱当时解决了很多老师的燃眉之急。要是没有这笔钱,一些老师家里可能都揭不开锅了。华科原党委副大大梅世炎也透露,上世纪80年代,他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崔老常常接济他。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勤交党费铭刻于心1956年,时年31岁的崔崑光荣入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处世立德,律己甚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学院原党支部大大胡树兵,和崔崑院士相识17年。他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崔老,他觉得应该是“犟”。“我担任党支部大大的11年,崔老从没有缺席过一次党会。”胡树兵介绍,原来学院党会一般在6楼会议室举行,没有电梯,爬这么高的楼梯对崔老来说很不容易。崔老腿脚有些不灵便,走路有点颤颤巍巍的,每次看到崔老在其他党员的搀扶下走进会议室,胡树兵都感到一阵心疼。“我们也劝过崔老,不用每次都来开会,但他说‘等我走不动了,我会向组织提出的,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学院一方面拗不过他,另一方面为了照顾像他这样的老党员,把会议地点改到学院三楼。党员崔崑还十分较真。“会议文件大多数人都是在网上看看就好了,而崔老始终坚持把文件打印出来仔细阅读。”胡树兵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崔老便会打电话给他,催促他到家里收党费,“每次交党费,崔老都会一笔一笔地记在一个小本本上,这个小本本陪伴了他多年。崔老说,每记一笔,他心中便多一份安心。”2016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崔崑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专攻金属热处理,尽心研出模具钢,倾情做事早对钱财不逢迎,全部设成助学奖,乐意帮人横批:院士高风(楹联由省楹联学会提供)

(原标题:图文:九旬“钢铁院士”铸铁骨写柔肠)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